瓦乌港口五字代码:SDWUU(英语:Wau)是南苏丹共和国第3大都市,人口仅次于首都朱巴、耶伊。是西加扎勒河州的州府,又是乌县府驻地,位在朱尔河西岸,有铁路通往苏丹首都喀土木。人口约13万(2005年)。
中文名称:瓦乌
外文名称:Wau
行政区类别:州府
所属地区:西加扎勒河州
人 口:13.6万(2009年)
方 言:巴吉尔米语
气候条件:热带草原气候
平均海拔:438米(1,437英尺)
时 区:东非时间(UTC+3)
国 家:南苏丹
南苏丹共和国第3大城市(首都朱巴38.7万,耶伊18.5万),人口13万(2005)。是西加扎勒河州首府。在朱尔河左岸。棉花、花生、芝麻、牲畜集散地。有罐头食品、榨油、酿酒、麻袋等工厂。
重要交通枢纽站,朱尔河航运起点,铁路通喀土穆,公路四达,有航空站。 铁路已于多年战火中毁坏废弃,市区于2008年开始路面硬化,其余所有公路仍全部为土基路面,新建有军民两用机场。机场附近为联合国苏丹特派团第二战区司令部所在地。[1] 这里曾是巴吉尔米王国的重要统治区域,曾经这里的主要民族是巴吉尔米人。现代居民主要是丁卡人, 朱尔人, Blanda, Creche 和阿赞德人。居民主要信奉耶稣基督,天主教徒58%,穆斯林 20%,基督徒10%, 其它12%.瓦乌还有我国70年代援建的平民医院、瓦乌河大桥。自南苏丹独立以来,这里仍然动乱不止,部落间冲突不断。中国在南苏丹的维和部队主要也以瓦乌为中心。
在人生的道路上,终要结束一段行程了;身与心都需要一次放松、一次休整,如急驶的列车终要缓缓地进站,如远航的小船终要静静地靠岸;暂时告别风雨,驶入温馨港湾。自己的维和任务将于12月23日结束。联合国给了7天时间用于CHECK-OUT,又有10天假期可以结合在一起,5日便登上联合国的班机,飞抵喀土穆。要离开生活工作了一年的瓦乌,自然地有了一些感触。但这种感触是愉快的,并不伤感。亲切而不十分留恋,感动但无过分伤痛。愉快地来,又愉快地走了。瓦乌,贫困落后饱受战乱的地方,却又隐含着她的纯真与美丽。在告别瓦乌的挥手之间,我清楚地意识到,她将是我生命中最自然的一次微笑,最真挚的一次拥抱。怀着愉快的心情,走出瓦乌。
| 港口详情 | |
|---|---|
| 港务局 | |
| 地址 | |
| 电话 | |
| 传真 | |
| 800电话 | |
| UNLOCode | SDWUU |
| 港口类型 | |
| 港口尺寸 | |
| 最大吃水 | |
| 基本信息 | |
|---|---|
| 进港的第一个港口 | |
| 需要提供预计的到港时间 | |
| 公布 | |
| 航图 | |
| 医疗设施 | |
| 码头特征 | |
|---|---|
| 码头大小 | |
| 庇护 | |
| 最大船只尺寸 | |
| 码头类别 | |
| 转弯区 | |
| 抓地良好 | |
| 入口限制 | |
|---|---|
| 潮汐 | |
| 高度限制 | |
| 骤升 | |
| 其他 | |
| 水深 | |
|---|---|
| 航道 | |
| 货运码头 | |
| 平均潮 | |
| 油堆场 | |
| 引航 | |
|---|---|
| 义务 | |
| 可用的 | |
| 适当的 | |
| 当地协助 | |
| 拖船 | |
|---|---|
| 协助 | |
| 打捞 | |
| 检疫 | |
|---|---|
| 无疫通行证 | |
| 其他 | |
| 除鼠证书 | |
| 通讯 | |
|---|---|
| 电话 | |
| 无线电 | |
| 空运 | |
| 电报 | |
| 无线电电话 | |
| 铁路 | |
| 装载卸货 | |
|---|---|
| 码头 | |
| 地中海停泊(Med-Moor) | |
| 冰 | |
| 锚 | |
| 海滩 | |
| 升降机及起重机 | |
|---|---|
| 100吨以上升降机 | |
| 50-100吨升降机 | |
| 25-49吨升降机 | |
| 0-24吨升降机 | |
| 固定式起重机 | |
| 流动式起重机 | |
| 浮式起重机 | |
| 港口服务 | |
|---|---|
| 靠岸 | |
| 电器维修 | |
| 蒸汽 | |
| 电力 | |
| 导航设备 | |
| 补给 | |
|---|---|
| 食品 | |
| 燃油 | |
| 码头 | |
| 水 | |
| 柴油 | |
| 发动机 | |
| 维修,船坞,铁路及其他服务业 | |
|---|---|
| 船舶修理 | |
| 海洋铁路大小 | |
| 消磁 | |
| 干船坞尺寸 | |
| 污压载水 | |
| 垃圾处理 | |